查看原文
其他

瞧这公告

小乐 何乐不为 2019-04-27

等来了SPG再度放开兑换,也等来了年度兑换上限调低的公告。或许,招行从未有哪次对外公告会像这回这般引发如此多争议。


有人问小乐为什么第一时间没有发声,我是觉得,人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容易冲动做出一些傻事,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交流,也许更有意义。


成年人最重要的美德是边界意识。彼此尊重、理智对话、就事论事,没有这些共识,交流没有价值。


追热点其实是件不太难的事,最短时间截图贴个公告、加个惊悚标题就可以发;从众随势更容易,迎合一部分人,说爱听的话就行。


但,如果公众号言行就这么容易被左右,观点和立场这么容易被动摇,甚至已经沦落到被迫“站队”的地步,那么,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?


最近发生的诸多银行权益调整事件,底层逻辑其实就是2点:


1、银行对于信用卡业务的经营,始终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慈善活动,经营方做出任何与商业有关的举措都在情理之中。至于做得漂亮还是不堪,由操作手法和水平决定,商业不分对错,只谈得失。

2、受到负面影响的人越多,不满和抱怨的客群基数就越大,但判别是非的依据并非仅凭发声大小,以及因此添油加醋。


如果这两点无法认同,我觉得后面的文字也不用看了。



银行发卡年年递增,当某张热门信用卡变得愈加火爆,有越来越多的人持卡参与时,一套完善的规则和相对公平的制度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。


说回公告,受质疑之处在于:没有提供缓冲期。


如果能有一段时间过渡,也许就不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应。


当然,我也是马后炮了,要问小乐读懂公告后是怎样的心情,我可以很坦白的说:有些郁闷。


BA里程我始终采取即用即换策略,账户里未留太多,这么一来,如果今年再去日本或是香港---5万上限,刚够3人经济舱一次往返,灵活度降低,而我这一年里还未有过任何兑换。


客观看待,一年5万兑换上限,到底够不够用?


· 50000 SPG=75000 招行积分

· 50000 亚万=45000 招行积分

· 50000 英航=37500 招行积分


只靠消费,即使是最低37500分,每年也需要至少消费75万元。


靠几张白金卡生日10倍权益,每年赚到37500分,需要生日集中消费近7万元。


参加10元风暴,去年小乐自己一期都没达标,消费要求更高。


仅剩每月取现活动一项,而现在的力度也是越来越低。


这些数据,熟悉招行白金卡的都知道,正常用卡、参加活动,每年能薅到多少积分,心里有数。


不扯情怀,从商业角度,我理解招行做法,而那些多年正常用卡囤了不少积分的,对于他们的合理述求,小乐认为应该区别对待,别伤了他们的心。


如果眼光不再局限于兑换上限“缩水”,从本次礼遇整体调整力度来看,小乐认为酒店和出行方面有提升显著,就说说我关心的两项:


“300精选酒店”额外增加2次境外酒店订房权益,小乐略有意外,总觉得这个权益(次数)多少年都会这么恒定下去。而这一权益的订房优势,已陆续转至新增及境外酒店上。并且需要注意预订顺序:前4次可预订境内外酒店,后2次只能预订境外酒店。


航班延误险新规简单多了,不用费心延误后买什么、住哪里、怎么报销,直接按延误时间累计赔付额。并且,起赔时间从延误4小时缩短至3小时(依然按到达时间计),对于航班取消赔付100元定额津贴,小乐这几天也打听过了,会根据延误/取消实际时长作出人性化判断,并不是“一刀切”。



知乎上有个有趣的话题:真球迷和伪球迷有哪些区别?


我喜欢的回答是这样:球迷谈不上真伪,喜欢程度不同罢了。


始终认为玩卡也是如此,于我而言,信用卡就是工具,工具没有绝对好坏,只有适合程度不同。


我的文章,从来只谈自己用卡、玩卡真实感受,以及对活动和权益的个人理解,期望引起共鸣,容纳不同看法,从不强迫接受。


此次高端卡礼遇调整后,我会在下一年度续费百夫长白金,虽然每年酒店积分/航空里程兑换上限“缩水”已成事实,但延误险的提升、主附卡国内机场无限CIP的便利,以及FHR等诸多权益,依然能满足我的需求,并且用得不错。


心平气和去想想,你需要的到底是怎样的信用卡,手上的这张卡究竟是不是适合你,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是这么简单。


这时候写一篇涉及公告的文章,大约是不合时宜的,无论说啥或啥都不说,“洗地”这个帽子,早有人准备好了等俺往里钻,他们甚至狂妄到忘了自己过去一贯的作为。


不过很不幸,虽然小乐不爱惹是生非,却也从来不惧威胁,没有人可以剥夺我表达真实想法的权利。


倡导理性办卡、用卡,一直都是这个公众号的价值所在。

 

-- END --

 

推荐阅读:航班延误后,别漏了第二重“惊喜”

上篇文章:不进贵宾室,在机场这样“免费”吃喝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